close

昨天看了一位親子人氣教養部落格之後,內心有話不吐不快。格主時常發表與教養有關的文章,用詞優美內容頭頭是道,每次結尾總讓人覺得擲地有聲,值得一讀再讀。不過昨天格主發表了一篇名為「他幫你吃掉壞掉的巧克力」一文,文章內容是說要教導孩子對於特殊兒童如何能真心對待,並且在別人取笑他們的時候挺身而出表達正義與感情。文章寫得非常好,不過後來有家中有特殊兒童的媽媽來留言說:「他兒子並非吃掉壞掉的巧克力,而是他們吃到的巧克力口味和地球上的不同」。格主猶如文章內所傳達的,她後來體貼又溫暖的改掉了文章的名稱,並且連內容都改寫過,希望能降低一下敏感上的爭議。

我寫本文並非要戰格主或是其文,而是想提出我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在大一上學期的時候,有一次別系的朋友邀我參加他們慈幼社的活動,活動內容是去一家教養院陪小朋友過耶誕夜。這家教養院的院童都是特殊兒童,這是國立機構所以裡面的師資、設備與校舍全然都是為了這些院童而設。但即便如此,可能那時我年幼(剛滿18)也從未一次看過這麼多特殊兒童,於是在與他們相處一個晚上之後,在會後與慈幼社社員一起分享的時候,我說著說著忍不住紅了點眼眶也哽咽了。沒想到社長笑著對我說:「收起你的眼淚,他們要的不是同情。」當然這句話那時我尚未能體會,朋友也覺得社長實在太過嚴厲,稍稍表達自然情感也不行。但是後來這句話一直影響著我,特別是我接觸過特殊兒童的家長之後。

在主流社會的觀感之下,這些孩子學得慢、懂得少,甚至無法與人相處發展社交。但是這是我們以「我們覺得我們自己是正常,所以他們就是反常」的觀點下去看。就如那位格主寫的「他們吃到不完美的巧克力」,但是事實上這些觀念都是我們大人傳達給小孩的,這些孩子之所以被判定「不正常」是在我們眼睛裡,或許在他們的眼裡不正常的應該是我們,或許人生就不需要學那麼快、那麼多。大自然都可以包容多樣的生物性,為何人類「正常」的樣貌只能有一種,就是跟我們一樣的那一種。

他們需要的不是我們的同情,而是我們的欣賞與尊重。同情是以上對下,是一種憐憫的給予,但是對這些孩子而言根本不需要我們的同情,他們需要的是我們欣賞的眼光,就如我們可以欣賞不同顏色的熱帶魚,可以欣賞各式各樣的音樂,可以欣賞不同的文化特色一樣的欣賞著他們的不同。唯有透過「欣賞」的眼光,才能夠發展出真正的「尊重」,而非包裹在同情可憐裡面的幫助。

我跟一位家長聊過,她說她帶孩子出門最怕的不是冷漠嫌惡的眼光,最恐怖的是那憐憫同情的眼神,因為冷漠嫌惡的眼光不僅僅會出現在她孩子身上,別的「正常」的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也會被路人投以嫌惡的眼光,而同情的眼光唯有她孩子會被給予,那種不被當作是「正常人」的眼光是最讓她覺得受不了的。類似的話我也在我原住民朋友身上聽到,他們一點也不喜歡聯考被加分,因為那樣就是光明正大的表示他們低人一等,他們要的是公平的教育資源與相同的教育環境,而非歧視性的加分。

所以給這些孩子正常的眼光,用欣賞的心來尊重他們的不同,而非同情他們的不完美,才是我們要傳達給孩子的。我們要培養孩子尊重「不同」的心,就如同可以欣賞古典樂,也能欣賞(或不能欣賞也需要尊重)搖滾樂。我們能接受異性戀,若不能接受同性戀至少也能尊重,不需要特意的去同情、可憐或是故意的去幫助他們協助他們(很多特殊兒童的『幫助』需要專業的能力,例如很多人一看到盲童,就急急忙忙扶著他走,其實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干擾。所以要伸出援手之前請先問:「你需要我的幫忙嗎?」或是「你需要我如何幫你呢?」),只要互相尊重,如同一般人樣的跟他們聊聊天,給個微笑,會比那難以承受的憐憫來得好很多。

最後我要特別說,這些孩子只是學習的方式跟我們不同,這些孩子只是生活模式跟我們不同,這些孩子只是「在我們眼裡的不正常」,事實上他們非常完美,在上帝的眼中他們一樣是祂的傑作,甚至上帝花了更多心思來安排這一場遭遇。所以收起你的眼淚吧!他們要的不是同情。

 

 

文【白飯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ins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