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快要口試而我的碩論還是沒有完稿,所以我躲老師躲了整整一個月,前幾天,終於被老師逮到,被叫進來他的辦公室「聊聊」。老師問了我碩論的進度之後,就開始規劃暑假要投paper以及經濟部研究案的事情,我心不在焉的應著,老師持續跟我討論博班的課程問題,終於我回了他一句「老師,也許這些東西都等碩士口試結束再說吧。」

老師停了下來,指指他桌上堆積如山的各式檔案,告訴我說「事情永遠沒有做完的時候,如果你一定要one by one的進行,那你可能什麼都沒辦法做到。」他笑一笑,開始說起了這個道理。譬如,運動以及旅遊,這些在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有人卻遲遲無法進行,他們總會說「等我把這做完」、「等這週末」、「等這暑假」,以及「等我口試完~」,老師頓了一下,我知道他的意思。

然而這些事情通常是沒有什麼衝突的,要規劃短期旅遊,一個週末就夠了,想要去運動,也只需要一個到兩個小時的時間,想看看一天中隨意浪費掉的時間已經夠我們去做更多我們嘴上想做的事情了。

我想他說得的確很有道理,前年我與阿乖規劃要利用年假去香港,那時候要過年又是期末,我跟阿乖都忙得人仰馬翻的,但是我們兩個還是不顧一切的「去了再說」,當時如果要找出「去不成」的理由絕對可以找出一籮筐,但是我們還是去了,而且接連的去了兩年,連著兩年出國的日期都還一模一樣。如果當時我想著「等我把論文做完」或是「等我把學位拿到」,結果會是怎麼樣我想大家都會很清楚,去香港的日期遙遙無期而且一延再延。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推到許多的人生的事件上,卻也是蠻值得我們討論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用「等待」給自己找藉口,很多人的願望都是八股的「我想環遊世界」,但是真正做到十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有幾個人?偏偏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沒有能力,一年存錢出國一次也不是什麼遙遠的夢想,去日本四五天也只要兩三萬塊,再遠一點,想去歐洲還是美國也可以多存個兩三年,可是我們就是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就是那句千篇一律的「等我完成什麼什麼」。

因為這句話,我們把自己設限的有多小,人生的道路不是從台南到台北,一定要先經過新營、彰化、台中、新竹、中壢然後台北,人生很多抉擇是可以同時進行的,一起規劃的,「我退休後要去學什麼什麼」(何不現在開始學?)「我退休後要去當義工」(現在不能當?)「等我忙完這個案子,改天我們約出來聚聚」(吃頓飯用得著花你多久?)「先成家,後立業啦」(娶老婆跟你創業有啥關係?)

也許我們都太在意先後順序,但是終點就已經等在那裡了,許多的抉擇如果不能同步進行,那麼我們來不及完成的,該是有多麼的令人惋惜啊。

文【蚊子血】
圖【waiting】http://cwcrisman.bryce-alive.net/waiting1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ins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