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早已提過我讀書的口味非常個人化,而且買書非常摳門,非得非常確定某書我會再重複閱讀好幾次,否則要讓我掏錢買書實在有點難度,稱我為出版社的大敵也不為過。
我買書不看排行版,幾乎不聽人推薦,都要自己站在書店裡把書翻了接近三分之一,就像是上門吃西餐,非得吃過了前菜喝過了開胃酒,才肯乖乖付帳。(當然現實生活還沒一間餐廳願意讓我這麼的機車)一來確定口味合適,二來不想讓快要爆炸的書櫃崩塌,因為這麼的謹慎,所以我買到地雷書的機會非常之少。(這裡的地雷書是對我自己而言)
沒想到還是踩到了地雷,而且這次被炸得很慘。炸掉了時間,也炸掉了近期再看書的慾望,簡直可以說是送到了加護病房。
香水這本書就是典型的前三分之一寫得非常引人入勝,開頭與前段的延展很新鮮,主角的出生方式與他掙扎求活的過程是讓我買下它的動機。但是事實證明,前菜和開胃酒再好,還是有可能吃到一頓爛菜。
以下有劇情。以下有劇情。以下有劇情。以下有劇情。以下有劇情。以下有劇情。
主角試圖讓葛努乙藉由他的天賦,讓他從最卑微低下人見人躲避的角色變成最受人愛戴萬人喜愛的一顆星,但是動機牽強毫無說服力,內容自相矛盾,過程太過誇張,簡直成了科幻小說,或是作者自己自寫自爽的的作品。
首先葛努乙順利從巴黎出師,懂得如何調配給取大自然花朵或是香料變成香水,這種方式讓他師父賺大錢,但是他對於錢一點也不在意,他在意的是香水的本身,如何使他自己的氣味王國更加的龐大豐富。
在這一段,徐四金花了非常大的功夫說服了讀者,讓讀者深深的認同這位香水天才的動機。更進一步的想知道這位天才要把氣味擴展到其他的部分的野心,一些以為無氣味的東西,例如石頭、金屬……等,或是想保存一些以往人們無法保存的氣味。
讀到這裡大概是書的前三分之一,後來第二部分作者突然出現轉折,讓葛努乙因為受不了所有人類醜陋噁心的氣味,而躲到完全沒有人跡的山洞裡隱居,過著自己和想像的世界。
這裡的轉折實在有點牽強,葛努乙好不容易能夠脫離他師父前往他想學習的城市(原諒我早已忘了是哪一個城市),怎麼突然走一走就跑到山洞躲起來了呢?或許是徐四金想要讓葛努乙把自己所有擁有的氣味做一個整理,內化自己擁有的氣味語碼,使葛努乙真正的成為一個氣味的國王。但是這個躲在山洞的動作接在葛努乙做盡努力要獲得那一只身份證明的後面,讓人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但是這還不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人的動機常常會因為某個念頭而改變,或許葛努乙是真正受不了人類的氣味吧。如果我擁有葛努乙的鼻子,我大概也是天天都會覺得噁心要吐,別人聞不到的屁味我竟然都聞得到,那我簡直是太慘了,不趕快躲起來怎麼可以。
但是徐四金把自己逼到絕境,他把葛努乙洞居生活寫得太絕,寫到葛努乙完全不能忍受任何一絲絲人味。讀到這裡我就在心裡想著:「徐四金,你的作品成功或是失敗,就在後面你要讓葛努乙怎麼出洞來。」結果徐四金用了一個要把我摔下椅子的理由,他寫到因為葛努乙聞不到自己自身的氣味,所以他被驚嚇到於是跑出了洞。
讀到這裡我簡直要摔書了,一點也不合邏輯。葛努乙本身沒氣味又如何?這可以把他逼出洞口嗎?他當初進洞是因為受不了人類噁心的氣味,現在出洞卻是因為自己聞不到自己的味道?我不知道這是哪門子的想法,一點道理也沒有。
書的後半部根本不值得一提亂寫一通,讀後半部讓我坐立難安,每看幾頁就要合上書頁來休息一下。後來葛努乙調出了人的氣味噴在自己身上,這可以說是勉強完成了出洞的動機,但是要完成人人愛戴的天使香水動機又在哪裡?
葛努乙是一個完全自我的人,他調出香水不是要滿足別人,他要滿足的是他自己,但是書的結尾卻是因為他感受不到被愛的滋味,而採取自殺式的手段結束生命。簡直是前後矛盾,幾筆就毀了徐四金前面挖空心思塑造葛努乙這個人的形象,一下子我還以為葛努乙被外星生物附身了。
書的內容裡面還有非常多不合理的地方。徐四金為了要襯托葛努乙的嗅覺,他也寫了人類對於氣味感受的遲鈍,這裡非常的有道理。大部分的人通常是以視覺為主的動物,兼以聽覺為輔助,對於嗅覺方面是太遲鈍了。我想只要有十種香水擺在面前聞過一次之後,能夠一個不差的指出順序的人實在不多,但是如果是用眼睛看美女就簡單得多了。
但是後來,徐四金又寫葛努乙噴上了人類氣味之後,人類才開始發現他的存在。我聽他在虎爛,難道我們看到一個人是先聞到他的氣味才看得到他這個人嗎?如果他沒有氣味我們就察覺不到他?這個謬誤在葛努乙殺少女的橋段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葛努乙是一個微跛的瘦小男人,卻因為他無氣味所以猶如入無人之地般,簡易的可以殺了這麼多少女,甚至少女們被關在家裡也會慘遭殺害。我想要殺人第一個要讓人看不見聽不見,而不是要讓人聞不到。葛努乙一個跛子,就算是動作靈活好了(一個跛子能靈活到哪裡去?),也難免會弄出聲響吧。徐四金卻描寫他來無影去無蹤,像鬼魂般的神秘,最好是大家輪流守夜也抓不到他。
接下來是他赴刑場之後噴在身上讓大家瘋狂愛上他的天使香水,也是非常的沒有道理。之前寫人類的嗅覺非常不靈敏了,看一個絕世美女每個人的喜好都不同了,更何況是光聞一種味道,如何令人瘋狂。徐四金一定沒聽過「海畔有逐臭之夫」,有些人喜歡的氣味就是跟別人不一樣,怎麼可能會有這種氣味出現呢?好就算是有好了,難道抓他的時候都不用搜身,還讓他把香水帶在身上灑了一灑?
一本書除了要引人入勝之外,也得合乎常理。我並非完無想像力之人,但是對於沒有邏輯不合道理的情節,實在難以接受,更何況徐四金用來描寫氣味的詞彙也堪稱失敗。
他用了非常多的花名或是香料的名稱,我想大部分的讀者根本分不清楚木槿、茉莉、鈴蘭、石竹……這些的差別吧?所以他們調出來的香水,我壓根不知道是什麼味道。為何不用我們所知的日常生活經驗來形容呢?寫著某種香水的濃郁像是一個曲線優美的裸體女郎那微睜的雙眼之類的,或許讀者還更能想像吧。
那些高貴、清新脫俗等等形容詞都太抽象,嗅覺已經很抽象再用這種形容詞來寫,簡直就是像是在髒兮兮的黑水溝要看到裡面的醬油顏色一樣困難。
「香水」也不是一無是處,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我不會再去翻它第二次。有人要的話,自付回郵我願意送給他。
延伸閱讀:聞
文【白飯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