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欠朋友的這篇批評文,就趁今天特別累的時刻把它發洩掉吧。在我生日的後幾天,我親愛的朋友S送我一本書當成生日禮物,我很佩服她的勇氣,因為她明明知道我是一個很愛對書靠夭的人,還是把這本名叫「北歐魅力I.C.E.」的書送我。雖然在她送我的當時,從我看到書皮夾著那青色的廣告,斗大叫囂著:「重新定義你對競爭力的想法」開始,我就討厭起這本書,但是我還是利用生活裡零零碎碎的時間(ex:大便、開會、坐車)把它看完。

果然這種書就是我最討厭的類型,雖然它裡面裝了很多漂亮的圖片(這真的是唯一的優點),但那字裡行間掩不住高高在上的睥睨態度,與露骨的置入性行銷,讓我打從心底的厭惡。我根本不用把它看完就可以知道這本書作者寫書的意義,而他的意圖包裝在苦口婆心的「規勸」上,實在非常的不高明。

這書的內容不必多談,就是在講北歐人多有智慧,北歐的創意多麼特別,北歐的生活多麼優雅。不要誤會我對北歐的熱愛,除了俄羅斯之外,我最想要去的地方就是北歐,特別是瑞典更是我心目中的
Aces,但是本書的作者卻把這幾個國家描述得喧嘩不堪。作者拼命的使用簡單、優雅、品味、低調這幾個詞重複的強調北歐的特色,又一直舉例的來說明北歐有多好又有多好,簡直是人間天堂。一個再低調的地方,經過他這樣擁擠的強調堆疊,變得一點也不寂靜,反而充滿大賣場拿著喇叭促銷的氛圍。

作者寫道:「北歐人在衣著上也不太講究名牌。如果你在哥本哈根穿著著
Armani,或是拿著LV的包包,恐怕會惹來異樣的眼光。」光是這一小段,我就覺得作者根本沒有捉到北歐人的個性,如果北歐人真如他所言,會因為穿著或是拿著名牌包包而給人異樣眼光,那麼北歐人其實在北歐生活並非有如他想像的那麼「不講究」。因為只有真正在意的人,才會給人異樣的眼光,如果一點也不在意,是連眼光都懶得給的,哪還會惹來這些眼光?

另一段寫著:「北歐人買車要耐跑、省油,要中用,不需要中看。台灣人買車,跟挑選伴侶的心態比較像,要新、要體面、聽話好管,年紀到了就該買一部。」這只是他的文字遊戲,我想請問所謂的台灣人要的「聽話好管」,與北歐人要的「中用」不是類似的嗎?至於台灣人是否都要買「體面」的車,我倒是很存疑,如果是這樣,那麼台灣應該到處都是超炫的跑車或是價值昂貴的雙
B轎車。諷刺的是在另外一章節作者又寫道北歐路上隨便等計程車,最少也會坐到賓士E300。用作者的話而言:「酷炫的黑色賓士計程車,車跑得快計價也跳得特別快,不亦快哉!」

如此前後相左的言論在本書中到處都是,如果台灣有這種情況就是十惡不赦令人搖頭,如果北歐有就是充滿創意、設計、低調、優雅。我再舉一個例子,文中作者說道北歐人多守時,如何的固執嚴謹,這種習慣多麼的好
......云云。然後在其他段又說到他有一次在公車上跟司機問路,然後司機把車靠邊停,幫他看地圖整整花了五分鐘告訴他要怎麼走,車上的一堆乘客都沒有抱怨,是多好多好……云云。還說有一次他差三步趕不上火車,司機停下加速中的火車打開門讓他上車,然後他覺得人性比科技重要……云云。

我覺得他的標準不一的非常明顯,如果公車與火車司機如此的「具有人性」,那麼我覺得他們的公共交通工具不會準時到哪裡去,開車是司機的工作,準時更是一種工作道德,如此的態度要說北歐人多嚴謹,實在很難取信於我。

我覺得一位作者不要為了捧某些人某些事某些地而失去了自己的標準,更讓自己的話失去了令人信任的基礎。北歐很好沒錯,更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但是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文化是人群的生活態度,每一種文化都不可能憑空移植到某個土地上,並且能立即生根發芽。

台灣處處充滿生命力,那是活在熱帶與副熱帶地區的我們所擁有的。北歐在寒冷的地區,與我們的生活方式當然有很大的差異,但不能就因此來比較文化的優劣與好壞。台灣也的確有非常多的缺點需要改進,但是貶低自己的生存地區抬高作者想行銷的地區(作者成立了一間北歐櫥窗的公司,銷售許多的北歐商品),我覺得因為這樣立足點而寫出的書本,真的不值得一看。

我非常想認識北歐,但是不是用這種強迫的喧囂方式,我自己有價值判斷的能力,我只需要作者客觀的呈現北歐的生活模式與態度,而非推銷式的叫賣。每個國家文化都值得我們尊重,更何況如果真的獲取或是學習到了某國文化的優點,更應該思考如何融合自國的特色與他國的優點,創造出新文化。如果只想單方面的全部移植表皮特色,我不相信真的能夠從這本書裡獲得對於競爭力的新想法。



文【白飯粒】

註:其實我還沒罵夠,超想挑出我看不爽的段落來批評,但是因為需要自己打出這些段落,實在太強我所難。後來我決定我以後要對這種類型的書敬而遠之,因為我實在太反骨了。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ins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