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補習班教書幾年了,有國一也有國三的課程,課堂上的狀況也各有不同,但卻在今年暑假碰到了頗令人傻眼的情況。

第一堂課開始,我一走入教室赫然發現教室的後排座了幾個媽媽,原來是帶著小朋友來旁聽的,這本來無可厚非,嚴格來說,剛從國小畢業升上國中的小朋友,心態上的轉變可能還沒準備好,所以對於要準備進行國中課程的學習,家長陪著來旁聽,可以確認這個老師的教學適不適合自己的孩子,可以協助小朋友判斷是不是該來這裡上課。

在開課之初開始「據說」根據家長的意見調查,她們希望能在暑假兩個月內把國一上下學期的課程全部上完,這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困難的,但是對學生來說,我是覺得這樣的想法真是「揠苗助長」,一個剛從小學升上國中的小朋友,心態都還沒調整好,有些小朋友甚至連一些基礎知識都沒有,就想要在短短的兩個月內把一年份的課程全部塞進腦袋裡,這些家長不是把課程內容看得過份簡單就是對自己的孩子太有信心了。

有個家長還問「那有沒有負責做實驗?」兩個月的課程外加實驗課,當老師是神還是你的孩子是神童?

我心裡雖然有些不認同這樣的囫圇吞棗的課程安排,但我期望靠我自己的力量也許能讓這些孩子快點進入狀況,所以我把課程稍微去蕪存菁之後,當下就決定話不多說,跳過課本前幾章的鋪陳,立刻步入正題。

我不敢說自己教學的方法有多麼專精,但我有我自己的一套引導邏輯,我認為光靠背誦上了這兩個月的課之後,小朋友一開學就會立刻忘光,唯有通過「問題的引導」以及自己的「思考」,這樣記憶才會來得長久,所以我非常喜歡在課堂上提出各種問題,也非常鼓勵學生踴躍的回答問題,答案再怪再荒謬都沒關係,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你要說出為什麼。

就算是歪理也得說出自己的一番道理,這樣才證明你真正有思考過,而不是胡亂回答,我也才知道你的思考哪個環節出了錯,弄擰了,好把這個地方給稍微撥正一下,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我相信學生就可以很快的舉一反三了。

我最愛在第一堂課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什麼叫做生物?」(既然要念生物,總得知道什麼叫做生物吧?)

學生的回答很有趣也很熱烈:
會動的叫生物!
會呼吸的叫做生物!
會生長的叫做生物!
會繁殖的叫生物!」........

誰說他們不懂,光是他們講出來的答案就有幾個是正確答案,我會再從他們的答案中再去引導,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剝下去,最後就會由小朋友自己得到那個結果、那個答案,這樣才會深刻,才會難忘。

而且我認為生物這種學門,一定是有因有果的、是有規則的,而且是一脈相成的,各種機制、各種功能一定是交互作用互相相嵌的,所以我沒辦法接受講課是一章節一章節的講,講到細胞的構造只能講細胞的構造,那為什麼細胞要有這些構造呢?這些構造又是怎麼運作的呢?知道粒線體是做什麼用的比知道細胞內有粒線體來得重要多了,知道how比知道what重要多了,如果不知其所以然,那麼背誦「細胞內有粒線體」這個事實,對我們有什麼用?

課程結束後,旁聽的學生全數報名,這結果讓我很是欣慰,因為我覺得學生不管年紀多小,都是可以接受引導、可以被啟發的。

結果,下週上課開始之前,補習班的助教把我叫過去,跟我說有些家長對於我的教學有一些意見。好啊,聽看看。
「她們說請老師少問學生為什麼,他們還小,不會知道為什麼的。」
「老師上課的速度太快了,學生可能吸收不了。」
「為什麼這個課程那麼硬梆梆,可以有趣一點嗎?」
「好像教太深了,學生可能會聽不懂。」
「答案唸得太快了,我都還沒對完...」

我聽了有點啼笑皆非的感覺,我承認我教速度太快,第一堂上課所教的東西對於剛接觸國中生物的小朋友來說的確也艱深了點,但是我毫無選擇,因為你們要求要在「兩個月內」把「一年」的課程都給教完,那我哪有什麼美國時間慢慢鋪陳呢?當然得把握每分每秒(連休息我都不敢)務求能把確實的在暑假結束之前課都給上完,這不是你們的要求嗎?

所以課程硬梆梆我也沒輒,要深入淺出、有趣一點我當然可以,可是我沒有時間啊。多舉了幾個課外例子,說多了一些輔助的功能,我就擔心自己是不是廢話太多,時間是不是不夠用了,而且我也不想因為沒有時間就囫圇吞棗的把課程教完,我衷心的希望每個學生花兩個小時坐在這邊上完課之後,至少可以吸收五成以上那才不會白費了這兩個小時本來可以在家睡覺、看電視、打電動的時間,所以我只能加快講話速度、加快唸答案的速度(更何況答案在書本後面也有),兩個小時過後,我累得跟一條狗一樣,下課後根本不想開口了。

再者,家長真是很會要求「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想要老師上課生動有趣一點,又要老師不能問學生「為什麼」,學生踴躍參與課程,他們自然就會覺得有趣,不是嗎?更何況我從來只會讚美學生的發言,無論多麼不可思議的答案,我都會讚美他們很有創意。

所以,我不懂為什麼不能問為什麼?

補習班助教告訴我說,已經安撫家長說後面的課程就會越來越有趣了,請他們稍安勿躁,我告訴助教實話「後面的課程只會越來越艱難,前面的基礎東西如果沒有在短時間快點吸收進去,那麼後面只會越拖越遠,越來越聽不懂。」

她有點愣住了,我在心裡想著:「揠苗助長」從來就沒有好下場。

要嘛就是穩紮穩打一步一步走,老師可以從紮馬步開始教起,可以一招一式慢慢教,甚至一個一個調整動作。

想要快,學生就是要花雙倍的功夫去彌補起來,老師一次就是打一套拳法,你記不住跟不上,那也就沒辦法,就得回家自己去慢慢磨、慢慢練。

而現在的家長就是期待老師像武俠小說那樣的方式,學生只要盤腿坐好,老師就可以藉由內力把絕招絕學一口氣灌到他的身體裡,只要再補習班花每週花兩個小時,兩個月之後就可以學得人家一年份的武功。

合理嗎?

***************************************

既然都說到這裡,我就不妨也把自己對於目前課本開放一綱多本的意見也來表達,很多家長抨擊一本多綱是浪費教育資源,學生為了要考好,每個版本都要讀,平均要多花好多書籍費,甚至學生每天都要帶一大行李的書上課,還有學測出題公平性的問題,萬一這本課本裡頭沒有、那本有,考試出題從那本出來,那我們豈不是吃虧吃死了?

台北縣市還因此想走回老路子自個兒編個統一課本,大家都來讀這本就好,這不是挺省事的?

雖然我教書的資歷不深,沒有人家動輒十幾二十年的經驗,但我自己觀察到一些現象可以提供另一個思考方向,首先,當真有人把市面上所有版本的教科書全買一套嗎?或者有學生把市面上的教科書全唸過一遍嗎?

老實說,從沒見過,不僅我這學科沒見過,其他科目的老師我去問的結果,也都沒這種狀況,大家都還是買自己學校指定的版本來唸,頂多加一本參考書,參考書這種東西以前唸國立編譯版版本的我們也都有,還不止一本,所以要買很多參考書根本不是一綱多本的問題。

所以錢也不是問題,因為根本沒人真正這樣買教科書的!

那不是錢的問題,那考試公平性的問題呢?

很多家長質疑學測會因為一綱多本而產生公平性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能說沒有,但是機率有多大?是大到可以左右一個學生本來要上第一志願,因為出題關係而跑到第二志願?還是只是一個人云亦云的說法而已。

我每屆都會看學測的題目,學測的題目基本上都是中等偏易,而且說句實話,我覺得目前學測所出的問題都很有水準,所謂的有水準不是很困難,而是很靈活,根本不會考制式問題(所謂的制式問題就是:粒線體負責產生能量,所以是細胞裡頭的______,答案是發電廠,這種形式的問題在以前一綱一本的聯考時代更有可能會看到)。不考制式問題這對於充分理解的學生來說,是一項福音,不需要死背那種看來很可笑的答案(發電廠?那我說是細胞裡的核能電廠可不可以?火力電廠呢?)

學測的問題很少超出範圍,有些學生哇哇叫說這題課本沒有,所以我不會作答。

為什麼考試題目課本裡要有?

答案課本裡有就行了!課本是工具,解題應該是在腦袋才對,不是給你一個好工具,人人都會變成馬蓋先的,一綱多本就是要你學著當馬蓋先,而不是只會看著SOP的組裝東西的新手,SOP上沒有教這個步驟所以你就不會,那你算什麼真的學到知識?你頂多只是蒐集了一堆「資料」,不會運用學到的東西解決問題,離「知識」還有一大段距離呢。

我覺得一綱多本除了可以解除學生死讀書的枷鎖之外,還兼具有督促老師的功能,以前一個老師只要拿著國立編譯館的課本就可以從年輕教到退休,簡直是閉著眼睛都會教了,久而久之,人就麻痺了,上課也沒有熱情了,這對學生來說是多麼大的殘害呀。現在因為競爭激烈,所以每個版本的教科書每年都會根據學測的方向進行修訂,老師每個學期拿到的都是新書,而且還可以看到多樣的版本,這對老師來說都是一種刺激,也是一種廣泛收集教學資料的機會,這對老師來說,是一種激勵,一個老師本來就有義務為學生去蕪存菁,因"材"施教(這個材我指得是教學材料的材),如果一個老師只會一套拳法的話,那才真的是浪費教學資源呢!


所以說,家長有時候因為過份保護小孩,導致了一些沒有經過討論分析的行為,我覺得這反而會對學生造成傷害,扼殺了他們原先就有的創造力跟想像力!所以學著慢慢放手,也是一種愛孩子的表現呀。



文【蚊子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ins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